全国站 高考网-全国站

  • 高中1对1
  • 高考网

    高三语文教案:《鞋的故事》教案设计

    2018-11-11 17:42:47 来源:查字典语文网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唤醒学生积淀于内心的美好往事和对正在逐渐逝去的美好事物的呼唤。?

      2、通过自主研习、合作学习,获得个性化的阅读认知,培养阅读散文能力。

      3、通过课本研习,让学生热爱生活,学会从生活中选材,学会写回忆性散文。

      二、教学过程

      (一)有关作者的介绍和评价

      1“四勿一高”读书法

      勿作书蠹,勿为书痴,勿拘泥之,勿尽信之。天道多变,有阴有晴。登山涉水,遇雨遇风。物有聚散,时损时增。不以为累,是高水平?。

      2贾平凹评孙犁:

      孙犁只是一个孙犁,孙犁是孤家寡人,他的模仿者纵然万千,但模仿者只看到他的风格,看不到他的风格是他生命的外化,只看到他的语言.看不到他的语言有他情操的内涵,便把清误认为了浅,把简误认为了少.因此,模仿他的人要么易成名而不成功,为一株未长大就结穗的麦子,麦穗只能有蝇头大,要么望洋生叹,半途改弦.

      天下的好文章不是谁要怎么就可以怎么的,除了有天才,有夙命,还得有深厚的修养,佛是修出来的,不是练出来的.常常有这样的情形,初学者都喜欢涌集孙门,学到一定水平了,就背弃其师,甚至生轻看之心,待最后有了一定成就,又不得不再来尊他.孙犁是最易让模仿者上当的作家,孙犁也是易被社会误解的作家.?

      作家孙犁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一篇散文名作。文章围绕作家与小书绫之间有关鞋的故事,表达了对物质文明进步下农村女孩子命运的理解与关注,以及对正在逐渐逝去的美好事物的呼唤。?

      (二)有关文章思路分析

      全文共有38个自然段。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部分:

      1—2段为第一部分,写作家自己对“家做鞋”感情;

      3—37段为第二部分,写发生在自己与小书绫之间关于鞋的故事;

      38段为第三部分,抒发感慨,升华主题。

      (三)有关段落赏析

      1第一部分,速读,回答问题。

      (1)“我”母亲给幼时的“我”做的鞋没有后来叔母、爱人做的鞋好吗?

      (参考:幼小时的记忆模糊,这样写真实。)

      (2)文章1、2段以时间为顺序陈述了自己与鞋的关系,说明从“幼小时”到 “现在”自己对“家做鞋”的感情。叙述文字有什么特点?这与下文有什么关系?

      (参考:两个段落的叙述简洁、明了,目的是为下文引出主人公小书绫作铺垫。)

      2第二部分,分读,交流各层写作特点。

      第一层(3-6)柳嫂介绍小书绫的情况。

      注意侧面描写。

      第二层(7-22)写自己与小书绫见面的情况。注意细节描写

      第三层(23-33)写小书绫为作家做了第一双鞋,作家很珍重。照应、闲笔、悬念

      第四层(34-37)写小书绫为作家做了第二双鞋。余秋雨的二难理论

      3重点语句分析

      默默地把鞋收好,放到柜子里,和第一双放在一起。

      默默一词挺有意味。字面上看,是作家默不作声;实质上呢?我们分明感觉到作家内心的一丝遗憾,一声叹息,一份感喟!

      小书绫过日子心胜,她男人整天出去贩卖东西。听我母亲说,这双鞋还是她站在院子里,一边看着孩子,一针一线给你做成的哩。眼前,就是农村,也没有人再穿家做鞋了,材料、针线都不好找了。

      我们这一代人死了以后,这种鞋就不存在了,长期走过的那条饥饿贫穷、艰难险阻、山穷水尽的道路,也就消失了。农民的生活变得富裕起来,小书绫未来的日子,一定是甜蜜美满的。

      4归结第三部分第38段内容。

      那里的大自然风光,女孩子们的淳朴美丽的素质,也许是永存的吧。

      (四)总结写作特色

      1描写人物,虚实结合。

      2多重对比,反映现实。

      3巧作寄寓,表现主题。

      4描写人物,虚实结合:人物描写上作家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虚”体现在小书绫出场前的侧面描写以及由两双鞋引出的有关人物的一些信息。“实”体现在出场后的正面描写。虚实互补,人物形象丰满逼真。

      5巧作寄寓,表现主题:作家并没有用很直接的语言揭示文章的主题,而是通过鲜活的故事巧作寄寓,留给读者更多的想像空间。

    阅读原文
    院校库
    相关推荐
    资讯 本地 报考 大学 专业 招生 备考 考生 家长 资料 高中 留学
    Image Modal for Mobile
    特别策划更多

    广告合作请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备10033062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81950

    高考网 - 电脑版 | 触屏版

    Copyright 2022 gaokao.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762110

    举报邮箱:wzjubao@t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