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高考网-全国站

  • 高中1对1
  • 高考网

    高三历史教案:《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

    2018-11-11 10:36:33 来源:学科网

    广东省德庆县孔子中学2014年高中历史 

    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 岳麓版必修1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1.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2.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课标解读】

    1.文化大革命: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践踏的具体表现。

    2.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掌握新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和基层民主选举的方式和意义,认识“依法治国”的重要性,理解民主法制发展是社会文明的重大体现,而基层民主选举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前提,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基础的一环。

     

    教学重点

    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及“文革”对民主法制的破坏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及我国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建立实施情况

    教学难点

    “文革”发生的原因;新时期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阅读法、练习法、对比法等相结合

    教学策略手段(教学过程)

    师: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公民的合法权利做了怎样的规定?

    生: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合法权利受到宪法的保护。

    但在1966-1976年十年“文革”期间,公民的合法权利和人身安全却没有得到法律保护。“文革”期间处处可见违法行为,民主法制被肆意践踏。十年“文化大革命”给我们的社会造成严重的破坏,极大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给我们留下深刻的教训。

     

    讲授新课:

    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

    1、性质:文革,1966-1976年,由领导者错误发动的,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的,对党、国家、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内乱。

     

    2.“文革”的原因

    (1)根本原因:党内指导思想上“左”倾错误越来越严重,毛泽东认为党内出现了“             ”和“资产阶级复辟”。

    (2)直接原因:        、        等人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左”倾错误。

    (3)外部原因:国际形势恶化,中国的周边局势严峻。

     

     

    3.“文革”对民主法制的破坏:(1)践踏人权

    (2)冲击社会秩序

    (3)破坏民主法制

    (4)破坏党内民主:

     3.“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1)、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

    (2)、必须花大力气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3)、必须坚持国家工作中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禁止和克服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二、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1.新时期开始的标志: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全面拨乱反正,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2.指导思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在过去一段时期内,民主太少,当前这个时期特别需要强调民主。为了保障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3.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举措有哪些?

    (1)平反冤假错案(民主政治建设的首要环节)

    (2)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人大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

    (3)颁布1982年《宪法》并多次修订,相继出台各种法律法规,建立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4)颁布《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规范政府行为,使“民告官”有了法律的保证(民主政治建设一大进步)

    (5)1999年,“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时期)

     

      三、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1、必要性。基层民主选举是我国落实宪法赋予人民的权利、进行民主建设、保证人民投票表决的方式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举措,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基础的一环。

    2、概况  基层民主选举的示意图

    上级政府指派

                  (前)

    城镇居委会

               干部

    农村村委会

     

                   (后)

        根据选举法由人民选举

    思考:根据基层民主选举的示意图,性质、职能转变?

    基层民主选举之后,城镇居委会、农村村委会成为居民、村民自治组织,2、职能:由监督管理转变为人民服务。

     

     3.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民主管理。

    4.意义:中国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在全国正得到进一步普及,这是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进展,是中国政府为贯彻“依法治国”精神,保障群众的民主权利所进行的卓有成效的努力。

    课堂小结:

    文化大革命对我国的民主法制,文化,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但文化大革命也坚定了我们国家进行民主法制建设的决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功。这也反映了我们党和国家具有极强的纠错能力和活力。虽然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相信,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会越来越成熟。

     

    板书设计:

    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

    1、性质2.原因;3.“文革”对民主法制的破坏:              4、教训

    (1)践踏人权(2)冲击社会秩序(3)破坏民主法制(4)破坏党内民主

    二、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1.新时期开始的标志;2.指导思想;3.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举措

    三、基层民主选举

    1.必要行;2.概况;3.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4.意义

     

    课堂练习

    1.建国初期,我国形成的基本政治制度在“文革”中没有遭到严重破坏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                        B.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主集中制

    2.在中国要避免“文化大革命”的悲剧重演,最主要在于

    A.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B.防止教条主义的个人崇拜

    C.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D.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是

          A.宪法            B.民法             C.刑法          D.经济法

    4.使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高度,并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的标志性事件是

    A.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实施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

    5.1982年我国颁布了新宪法,还对它进行了多次修改,并相继出台了《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这表明

     A.我国人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         B.我国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多

     C.我国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D.我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教学反思

     

     

     

    阅读原文
    院校库
    相关推荐
    资讯 本地 报考 大学 专业 招生 备考 考生 家长 资料 高中 留学
    Image Modal for Mobile
    特别策划更多

    广告合作请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备10033062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81950

    高考网 - 电脑版 | 触屏版

    Copyright 2022 gaokao.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762110

    举报邮箱:wzjubao@t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