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高考网-全国站

  • 高中1对1
  • 高考网

    高三历史教案:《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2018-11-11 09:16:48 来源:3edu教育网

      【课程标准】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

      【重点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难点: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通过对新文化运动背景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当时思想界的混乱,新型知识分子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⑵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通过新旧势力的论战说明社会每前进—步都与先进人物的奋斗是分不开的。

      ⑶新文化运动不可避免地有着自身的缺陷,但它对推动中国的思想解放所做出的贡献是不能抹煞的。

      ⑷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联系前面所学的有关北洋军阀时期的历史知识,加深对当时社会形势的理解。教师应注重移情式教学的方法,选取相关的电影和文学作品让学生欣赏,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再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切身体会,最后给予适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知道历史的进步并不是直线式的,经常会有曲折,甚至还出现倒退的现象。

      【板书设计】

      一、背景

      二、兴起:

      1、兴起标志

      2、代表人物

      3、运动中心

      4、学术方针

      5、指导思想

      三、内容

      四、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

      回顾近代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为挽救民族危亡所进行的探索行动及其结果。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陷入了最黑暗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革命的道路何在?中国富强的前途何在?先进的知识分子为改造黑暗的旧中国又开始了艰难的探索。

      一、背景

      1)政治方面: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反动的政治势力向革命势力猖狂反扑,妄图复辟帝制。

      【知识链接】

      选举总统那天,袁世凯雇用三四千个流氓,手持大棒把会场围了个水泄不通。议员准两次投票,都没有达到法定人数,总统迟迟选不出来,选举从早晨到夜间十点,很多议员饿得肚子辘辘叫。在第三次投票时,袁世凯才勉强当选。达到目的以后,他立即解散国会。1915年12月,袁世凯当上“中华帝国”的皇帝,宣布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准备元年,准备元旦登极。

      2)经济方面: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

      【知识链接】

      以张裕葡萄酿酒公司为例,它是由南洋富商于1892年投资创办。90年代,全部海外资产约合白银7000万两,相当于当时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可谓“富可敌国”。1912年孙中山先生为张裕公司亲笔题赠“品重醴泉”。1915年张裕公司的白兰地、红葡萄、雷司令、琼瑶浆荣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状。

      3)思想文化方面:

      ①西方启蒙思想不断传入中国;

      ②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③袁在文化领域中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二、兴起:

      1、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阶级属性:前期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后期李大钊等转变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

      3、运动中心:北京大学。(原因:①蔡元培的学术方针,②新文化运动的干将汇集北大)

      4、学术方针: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其实质是让新文化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

      5、指导思想:民主和科学。(前期)

      【探究活动】之一  “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忍受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新青年·敬告青年》

      《新青年》是一本主要宣传什么思想的杂志?

      提示:(宣传民主、科学思想的进步杂志)。民主:指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科学:指自然科学及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三、内容

      1、新文化运动前期:民主和科学

      1)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核心)

      提倡民主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提倡科学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 。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思想革命)

      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反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

      2、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原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概况:李大钊:

      ①是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

      ②歌颂十 月 革命: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③宣传马克思主义: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思考:前期新文化主要“新”在哪?新文化运动发展到后来,时代又赋予了她新的内容,“新”在何处?

      提示: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

      四、评价

      1、性质:一场资产阶级的反封建的文化启蒙运动(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运动。

      2、意义

      1)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①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新思想开辟了道路。

      ②各种新思想的涌现,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③弘扬了民主与科学思想,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2)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人民对政治事务的关心。

      3)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伦理、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4)(后期)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3、局限:(犯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错误)

      1)脱离广大群众;

      2)没有明确提出反帝;

      3)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东西方文化;

      【探究活动】之二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你如何认识“打倒孔家店”这一口号?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提示:

      1)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已经成为封建文化的象征。

      2)认识:

      ①对于反对袁世凯的封建专制独裁,有进步意义;

      ②全面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偏激的、片面的。

      3)对传统文化应该是批判地接收,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得发展。

      【探究活动】之三   新文化运动与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比较

      1)相同点:

      ①性质: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反封建斗争;

      ②根本目的: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③方法:向西方学习;

      2)不同点:(具体主张)

      ①维新变法:反对君主专制,主张走君主立宪道路;

      ②辛亥革命:反对封建统治,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

      二者没能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文化

      ③新文化运动:矛头指向封建正统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科学;

      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小结】

      19世纪晚期到五四运动(1919)前后,哪些阶级先后提出了哪些救国方案?结果怎样?

      教师总结: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维新派—变法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革命派—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资阶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激进派—提倡民主、科学,实行真正的民主政治。

      【教学反思】

      学生学习反思:

      □思考:近代前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激进派对待儒家思想有什么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不同点:维新派将西方资级的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学相结合,宣传变法.

      激进派,对儒家的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原因:(代表阶层不同)维新派代表民族资级上层.;激进派代表民族资级中下层.

      疑问与建议:

      教师教学反思:

    阅读原文
    院校库
    相关推荐
    资讯 本地 报考 大学 专业 招生 备考 考生 家长 资料 高中 留学
    Image Modal for Mobile
    特别策划更多

    广告合作请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备10033062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81950

    高考网 - 电脑版 | 触屏版

    Copyright 2022 gaokao.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762110

    举报邮箱:wzjubao@t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