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高考网-全国站

  • 高中1对1
  • 高考网

    高三政治教案:《事物的发展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教学设计

    2018-11-10 11:04:33 来源:学科网

      一、教材分析

      1、本课题在哲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的内容属于哲学常识第三课《把握联系 促进发展》的第二节《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第一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本框题分为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是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第二课时是事物的发展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分为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三大板块。第三课属于辩证法的教学内容;第三课分为二节分别教授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的教学逻辑是:一、什么是发展;二、发展的过程(量变到质变);三、发展的途径和实质。

      按照教材的逻辑,本课教学内容既可以独立成章,又可以看做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过度。学好本课,理解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既能给学生今后的生活与学习以很大的指导意义,又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之前所学的发展是一个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前进上升性质的变化;同时也能够为今后学习新事物发展的基本途径时,更好地理解新事物的产生发展也是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因而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新事物发展的基本途径。

      2、教学目标与要求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量、质、度、量变、质变的概念,理解并能运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相关的方法论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图片比较展示,以学生感性认同作为课程导入,形成思维逻辑和课程的起点推进材料。通过教师提供材料引导学生发表观点;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够自主得出结论,并继续产生新的问题。通过对材料的讨论和分析,巩固课堂知识目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世界是发展变化的,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认同在实践中应树立和坚持适度原则、重视量的积累等相关方法论。

      3、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难点在于学生要理解事物的发展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包括需要学生理解:一、并不是所有的量变都能引发质变;二、量变和质变往往是相互交错着、渗透着,因而,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常常呈现出阶段性;三、量变到质变是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二、教法与学法

      我任教的市西中学的学生有着较高的学习热情,思维活跃开放。因此在教学中适合采用教师设问,学生思考、回答并自主得出结论以及教师提供案例,让学生来讨论分析并在教师引导下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

      此课之前关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已经铺垫完成,学生对于发展的概念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发展是一个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理解并不深入,对于发展的过程呈现出量变到质变两种状态也并不了解。本堂课力求以问题导入和案例分析的方法激发学生理性思考,为培养他们辩证地看待事物的能力做些有益的尝试。

      本堂课教学主要想解决学生中存在的下列问题:

      事物的发展变化呈现出的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什么是量、质、度、量变、质变?如何区分量变和质变?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如何理解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是不是所有的量变都会引起质变?

      ——量变和质变是交替进行还是交错、渗透进行的?

      ——是不是一次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就意味着事物发展变化的终结?

      三、教学过程

      1、导入:猜猜他们是谁?(PPT展示著名人物幼年时期的照片)

      问题(1)、为什么你能够猜出来他们是谁?(还是这个人——引出质、度和质变)

      (2)、为什么你们在猜的时候还需要思索一会?(他们的年龄由小变大了——引出量和量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学生的回答作为课程教学的起点,从而引出本课的课题——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PPT显示课题)。

      2、简单解释量、质、度和量变、质变的含义

      比较理解:

     

    变化指向

    变化状态

    变化结果

    量变

    数量、程度

    渐进、不显著

    性质没有改变、一事物还是该事物

    质变

    根本性质

    剧烈、显著

    性质发生变化、一事物变为他事物

      在实践中应当坚持适度原则。(方法论)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从细微的不显著的变化开始,经过逐步积累,达到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请同学想出一个能够体现这种变化过程的俗语或者成语或者古文。

      学生回答(略)

      备选策略:如果出现学生紧张,开头的同学说不出来,教师可以先举例示范,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启发学生思维。

    量变

    质变

    多日之寒

    冰冻三尺

    积少

    成多

    水滴

    石穿

    积跬步

    致千里

    积小流

    成江海

      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上述量变到质变?

      结论:量的积累导致质变。

      PPT:图片——田忌赛马

      PPT:第一场                                  第二场

      齐威王 :上      中      下             齐威王:上    中      下

      田忌:   上      中      下             田忌:  下    上      中

      结果:田忌三战三败                      结果:田忌二胜一败

      问题:是马的数量多少导致田忌转败为胜么?

      结论: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引起质变。

      结论: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这个准备可以表现为量的积累准备,也可以表现为构成成分在排列程序上的变化。而这种准备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然会导致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也就是说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PPT:质量变的辩证统一关系(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要把事物的发展作为一个过程加以考察。(方法论)

      设计意图:通过思考和问题的回答,培养学生思考和自主得出结论的能力。

      4、深入理解事物的发展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PPT展示材料: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1992年9月21日,中央正式批准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即“921工程”,设计之初,便确定了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第一步,实现天地往返,航天员上天并返回地面; 第二步,实现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和太空行走、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等多项任务,并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第三步,建立空间站。

      1999年11月20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初步实现了第一步的航天器天地往返。此后,中国又先后发射神舟系列的4艘飞船,并在神舟五号发射后,完成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   2005年起,神舟六号和七号相继发射,拉开了“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的序幕,2011年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2012年神舟九号即将发射升空。神舟十号于2013年6月11日,由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遥十)“神箭”成功发射。6月13日与天宫一号进行对接。

      活动:阅读材料,小组讨论并思考如下三个问题:

      思考1:是不是所有的量变都会引起质变?

      思考2:是不是一次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就意味着事物发展变化的终结?

      思考3:量变和质变是交替进行的还是互相交错、渗透的?

      设计意图:进一步激发学生理性思考,培养深入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论1: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引起质变。

      ——在实践中要坚持适度原则。(方法论)

      —— 要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飞跃。(方法论)

      结论2:新的事物又开始了新的量变,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构成事物无限的变化和发展过程,使事物不断地由低级阶段进到高级阶段。

      结论3:量变和质变往往是相互交错着、渗透着,在量变过程中渗透着质变,在质变过程中包含着量变。因而,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常常呈现出阶段性。

      —— 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方法论)

      5、全课总结(PPT:本课知识结构框架图)

      6、备选材料:PPT:王国维治学三境界

      思考:用本课所学内容分析王国维先生提出的治学三境界。它给你的日常学习生活又有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如果时间尚有剩余,就使用本材料,作为学生的思维拓展练习。锻炼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阅读原文
    院校库
    相关推荐
    资讯 本地 报考 大学 专业 招生 备考 考生 家长 资料 高中 留学
    Image Modal for Mobile
    特别策划更多

    广告合作请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备10033062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81950

    高考网 - 电脑版 | 触屏版

    Copyright 2022 gaokao.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762110

    举报邮箱:wzjubao@t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