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高考总复习 > 高考知识点 > 高考语文知识点 >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之倒装句篇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之倒装句篇

来源:高考网整理 2009-12-05 11:09:13

  文言文翻译之倒装句教案

  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文言的倒装句式

       2、能将含有倒装句式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教学重点与难点:1、如何判断文言倒装句的类型

          2、掌握翻译的要求

  教学过程:

  一、展示学生课前练习。

  1、善哉,祁黄羊之论也!

  2、有人于此,指其过而告之则喜,何如?

  3、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4、命召公主入营,立之阶下,不之视。

  二、翻译文本内的倒装句并总结归纳其特点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古汉语中所谓的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其倒装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分析 正常的句式应是"汝之不惠甚矣!"

  (2)冤哉,亨也!

  2.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⑴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谓语的后面,译成现代汉语时,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例: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分析 此句中的"于蓝"介宾短语,前者应该移到"取"的前面做状语;后者"于蓝"介宾短语应该移到"青"的前面做状语,即译为"比蓝青"。

  ⑵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例: 何不试之以足?

  分析 "以足"介宾短语做"试"的状语。

  还有一种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例: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

  分析 "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词"于";"乎吾前"应该移到"生"的前面做状语。

  3.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

  例: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

  分析 此句为"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构成的定语后置。

  例: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分析 此句为"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构成的。

  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应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

  3.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

  (1)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对于这类句子,有两种形式需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

  例:宁信度,无自信也。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在这类句子中,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例: 沛公安在?

  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

  例:微斯人,吾谁与归?

  ⑶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实义。

  例: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分析 "句读"为"不知"的前置宾语,"句读之不知"的"之"字,是助词,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三、翻译课内语句.

  1.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

  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6.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四、翻译课外语段

  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翌日,问宋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选自《明史》)?

  (1)诚然,卿不朕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向利背义乎?"

  (1)衣我以其衣 ,食我以其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阅读:

  (语文)五年高考、三年联考:文言文阅读  

  高中语文文言文学习技巧归纳:固定句式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复习方法:文言文的阅读  

  多动笔多联想:高考文言文复习两大法宝  

  201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2010年高考语文一轮真题考点研究:文言文实词  

收藏

相关推荐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