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高考网-全国站

  • 高中1对1
  • 高考网

    高中地理:中国能源所有问题总结整理

    2023-11-16 15:52:37 来源:网络转载

      能源问题

      1、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以煤炭为主,利用石油、天然气,积极发展水电,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风能、沼气、地热能、海洋能等。

      2、我国能源消费利用变化特点:煤炭比例下降,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比例上升。

      3、我国主要的核电站:广东-大亚湾、岭澳;浙江-秦山;江苏-田湾等。建设原因:常规能源分布少;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能源需求大。

      4、目前能源利用紧张原因: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我国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需求;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5、调整措施:采取多元化战略,进口石油;建立石油储备体系;加大能源勘探、采取,增加能源产量;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工业发展;利用乙汽油。

      6、中哈输油管道的建设是两国双赢的结果原因:哈萨克斯坦可以将石油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哈萨克斯坦沿线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对中国而言可以减少中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增加石油进口的多元化;中国将获得一个长期稳定的陆路石油来源;管道处于亚洲内陆,输油线路安全;就近可以节省运输费用。

      7、去年我国西南部能源输出省却出现能源紧张原因:降水减少,河流径流量变小,水力发电受到限制;经济发展快,能源需求增加。

      8、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对东、西部地区影响:有利于改善能源生产、消费结构和能源地域分布;有利于缓解东部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有利于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环境;有利于改善经济结构,刺激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基础设施的建设,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缓解农村生态压力。

      问题及其影响:管道途径地区地貌类型复杂、植被稀少、生态脆弱;工程建设可能会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工程难度大,要注意环境保护。

      ⑴我国能源利用主要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A.存在的问题

      ①能源地区分布不均,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地区不匹配,

      ②人均能源消耗量低,能量利用率低,单位产值能耗大,

      ③能源消费构成不尽合理,

      ④广大农村仍大量用木材和秸杆等作为燃料。

      B.我国能源利用的发展方向:

      以煤炭为主,利用石油、天然气,积极发展水电,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风能、沼气、地热能、海洋能等。

      1、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①以煤炭为主,利用石油、天然气,积极发展水电,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风能、沼气、地热能、海洋能等。②能源利用存在问题:煤炭过多、水电少

      (2)我国能源消费利用变化特点:

      煤炭比例下降,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比例上升。

      例1: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产生的环境问题是什么?

      ①排出SO2等有害气体,形成酸雨、酸雾;

      ②排放大量CO2气体,使温室效加强,全球变暖;

      ③产生废渣,污染环境;④废弃物污染水源。

      例2:以薪柴(秸秆)为主的能源构成引发的环境问题:

      ①破坏植被(砍伐森林),(破坏生态结构)引起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

      ②秸杆不能还田,减少耕地有机肥的供应,导致土壤肥力的下降

      ③使畜饲料减少,不利于农业生态良性循环.

      改变这种状况的途径:

      ①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多种类型的能源;②大力建设薪炭林;

      ③提高能源利用率。

      (3)我国主要的核电站:广东-大亚湾、岭澳;浙江-秦山;江苏-田湾等。

      建设原因:①常规能源分布少;②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能源需求大;④核电站运输量小,地区适应性强。

      (4)目前能源利用紧张原因:

      ①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

      ②我国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

      ③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④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需求;

      ⑤国际石油价格上涨;⑥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5)调整措施:

      ①采取多元化战略,进口石油;②建立石油储备体系;

      ③加大能源勘探、采取,增加能源产量;

      ④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⑤稳妥发展核电;

      ⑥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

      ⑦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⑧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

      ⑨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

      ⑩利用乙醇汽油。

      (6)中哈输油管道的建设是两国双赢的结果原因:

      ①哈萨克斯坦可以将石油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哈萨克斯坦沿线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②中国可以减少中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增加石油进口的多元化;中国将获得一个长期稳定的陆路石油来源;管道处于亚洲内陆,输油线路安全;就近可以节省运输费用。

      (7)(某年)我国西南部能源输出省却出现能源紧张原因:

      ①降水减少,河流径流量变小,水力发电受到限制;

      ②经济发展快,能源需求增加。

      ⑻重要的能源工程:

      三峡工程

      1.意义:①防洪(提高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缓解洪水对武汉市的威胁;减轻洞庭湖淤积;大幅度减少分蓄洪造成的损失)

      ②发电(缓解华中、华东地区能源紧张状况;变输煤为输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水电代替火电,环境效益十分显著);

      ①航运;水和灌溉南水北调、水产养殖、旅游。

      对长江三角洲影响:

      不利影响:①长江三角洲长速减慢;②长江口海岸侵蚀,海水倒灌;③长江河口生态环境改变,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④影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

      有利影响:①河口淤泥减少,提高了河口的通航能力;②有利于改善长江水情(泥沙减少,枯水期)

      2.生态效益:有利主要表现在中下游不利主要表现在库区。

      有利方面:①有效减轻洪水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改善中下游平原湖区人民的生存环境;

      ②有利于中下游地区血吸虫病的防治;

      ③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

      ④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⑤减轻环境污染及酸雨的危害

      不利方面:

      ①水库蓄水淹没土地、耕地和部分文物古迹;

      ②移民、城市迁建可能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

      ③水库蓄水可能诱发地震,使库区滑坡的可能性增强;

      ④库区、库尾泥沙淤积加重;

      ⑤三峡地区的自然景观受到一定的影响;

      ⑥对水中生物中的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⑦水库蓄水可能加剧蚊虫孽生,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影响人群健康

      3.社会经济效益:

      ①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②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

      ③有利于扩大就业;④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⑤有利于提高长江上游的通航能力;

      ⑥有利于该地区脱贫致富,促进经济发展;

      ⑦有利于西部大开发的实施。

      南水北调工程

      原则:“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南水北调过程中注意防止水体污染节约用水,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调水的原因:一方面:南方降水丰富,水资源充足;另一方面,北方缺水

      调水路线东线中线西线

      可调水量:大较大较小

      源地水质:较差较好最好

      东线: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为输水主干线和分干线逐级提水北进,通过隧道穿过黄河后可以自流到华北。

      中线:近期规划从长江中游丹江口(汉江)水库引水,沿豫西山地和太行山东麓到达华北,以解决北京、天津、石家庄等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的缺水问题,并兼顾沿线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

      西线:从长江上游大渡河、雅砻江、通天河上筑坝建水库,提高水位,采用隧道穿过巴颜喀拉山,向黄河上游补水。

      西气东输

      南线: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广西、云南、贵州三省交界处

      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及云南贵州的火电开发调往

      广东。中线:将三峡、金沙江干流水电送往华北地区和东部沿海工业发达地区。北线:黄河上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坑口火电送往京津唐和华北地区。

      “西气东输”管道建设的区位因素分析

      (1)建设“西气东输”管道的主要目的,是把西部塔里木盆地及沿线地区的天然气输送到能源紧缺的东部沿海地区,最终到达上海市。(2)沿线选点的主要区位因素:沿线油、气田的分布(西段)以及人口和城市的分布。沿线穿越多座大山,三跨黄河并穿越多条河流。

      A.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对东、西部地区影响:

      a.对西部的意义:

      ①可以将西部地区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

      ②推动西部电力工业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③优化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

      ④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⑤改变西部的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

      b.对东部地区:

      ①改善东部地区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比例,改善大气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②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的压力;

      ③促进能源生产、轻重工业的结构调整;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环境④推动东部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促进经济稳步发展。

      问题及其影响:管道途径地区地貌类型复杂、植被稀少、生态脆弱;工程建设可能会产生新的水土流失或荒漠化,工程难度大,要注意环境保护。

      B.“晋煤外运”工程:

      ①大力修建运煤铁路线(大秦线、焦作-兖州-日照线、神骅线等),增加煤炭的外运量;

      ②因地制宜在煤矿附近建坑口电站,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

      (9)简述区域(武夷山)发展小水电建设的有利条件及环境效益。

      有利条件:①位于湿润地区,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

      ②低山丘陵地形,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③工农业生产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环境效益:①水电为清洁能源,发展水电可以减少大气污染;

      ②解决农村能源不足,减少对植被的破坏,有利保持水土;

      ③有利于防止或减轻洪涝灾害。

      (10)简要分析珠江流域水能开发的有利条件,以及水能开发对流域内经济发展的影响。

      有利条件:①流量大,落差大,峡谷多,水能资源丰富。

      ②离经济发达的广东省距离较近。

      影响:珠江流域的水能主要分布在西江中上游,水能的开发:

      ①能有效缓解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促进经济的发

      展。②可以将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③水能开发的大量投资,将推动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拉动相关产业

      ④能有效地改善大气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11)有人建议立即上马修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水坝,蓄水发电,试从社会、经济、工程技术、生态环境诸多方面考虑是否可行?为开发利用大峡谷,当务之急的工作是什么?

      A.从社会经济条件看:

      雅鲁藏布江位于我国边陲,周边地区人口稀少,沿途没有发达的工农业,能源需求并不迫切。

      B.从工程技术看:该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地壳活动频繁,加上交通闭塞,工程技术难度大,

      C.从生态角度看:

      这里地质灾害频繁,加上这里是巨大的水汽通道,水热因素活跃,因而生态环境脆弱,若建立巨型水库,有可能使生态环境恶化,同时引发严重的地质灾害。

      D.当务之急的工作:

      是保护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广泛的对峡谷进行科学考察研究,逐步制订合理保护和利用的规划。

    阅读原文
    院校库
    相关推荐
    资讯 本地 报考 大学 专业 招生 备考 考生 家长 资料 高中 留学
    Image Modal for Mobile
    特别策划更多

    广告合作请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备10033062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81950

    高考网 - 电脑版 | 触屏版

    Copyright 2022 gaokao.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762110

    举报邮箱:wzjubao@t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