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高考网-全国站

  • 高中1对1
  • 高考网

    冰是怎么形成的

    2023-01-30 19:08:45 来源:高考网整理

      冰是水的固体形态,水在低温下凝结为冰。一般在零度以下就会形成冰,如果水里杂质过多零度也能结冰。任何液体在一定的温度下,都会转化为固体。标准大气压下,温度低于0℃,水就会结冰。(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1冰的密度及性质

      冰的密度比水小,冰密度是0.9克/立方厘米,在常压环境下,当温度高于零摄氏度时,冰就会开始融化,变为液态水。

      冰是无色透明的固体,是由水分子有序排列形成的结晶,分子之间主要靠氢键作用,晶格结构一般为六方体,但因应不同压力可以有其他晶格结构,常用来作为冷却剂。

      晶格结构一般为六方体,但因应不同压力可以有其他晶格结构。在常压环境下,冰的熔点为0℃。0℃水冻结成冰时,体积会增大约1/9。据观测,封闭条件下水冻结时,体积增加所产生的压力可达2500大气压。

      冰是有分子间氢键结合的分子晶体,略显白色,具有低温超导性,冰具有硬度低和长期受压容易转变成可塑状态,冰有较强的吸附性。

      2冰产生的原理是什么

      水结成冰的原理是物理现象凝固。许多液体在凝固时会结晶,形成晶体的固体。凝固是指在温度降低时,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物质凝固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目前已知的液体几乎都可以在低温时凝固成为固体,氦是唯一的例外,常压下在绝对零度时仍为液体,需加压才能凝固为固体。

      许多液体在凝固时会结晶,形成晶体的固体。结晶的过程是一阶的热力学相变化,在液态固态共存的期间,系统的平衡温度不变,等于凝固点。结晶主要包括二个现象,成核和晶体生长。

      3冰是怎么形成的简单的说法

      冰是由水凝固形成的 自然界中的水 ,具有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状态。液态的我们称之为水,气态的水叫水汽,固态的水称为冰。冰的熔化热是3.35×10^5J/kg 水是一种特殊的液体。它在4℃时密度最大。

      冰块厚度达到一百至一百五十英尺时,便起变化。晶状冰在冰川深处遭受到重大压力时,变为半可塑性,再受到地心引力,便开始流动。

      目前,大多数冰川每天只移动一英寸或一两英尺(有些冰川全不移动),但也有打破记录的、移动速度惊人的冰川,它们有规律地向前冲行,所向披靡,一切东西都被它们冲毁带走。

      相关推荐:


      高考物理知识点汇总


      2023年春晚物理考点:节目《初见照相馆》

     

    最新高考资讯、高考政策、考前准备、志愿填报、录取分数线等

    高考时间线的全部重要节点

    尽在"高考网"微信公众号

    阅读原文
    院校库
    相关推荐
    资讯 本地 报考 大学 专业 招生 备考 考生 家长 资料 高中 留学
    Image Modal for Mobile
    特别策划更多

    广告合作请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备10033062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81950

    高考网 - 电脑版 | 触屏版

    Copyright 2022 gaokao.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762110

    举报邮箱:wzjubao@t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