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高考网-全国站

  • 高中1对1
  • 高考网

    2023年春晚历史考点:节目《华彩梨园》

    2023-01-30 10:43:04 来源:网络整理

      节目《华彩梨园》

      延伸知识点:中国古代戏曲艺术

      一、戏曲简介

      1.发展过程:

      ①原始社会:傩戏,蕴涵着戏曲的萌芽

      ②春秋战国:宫廷晏乐、杂技百戏具有更多戏曲元素

      ③唐代:“梨园”表演的歌舞戏有一定情节性、叙事性和戏剧冲突

      ④宋代:出现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舍;两宋之际,浙江温州一带流行“南戏”,用多种表现手段演出完整的故事情节,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

      ⑤元代:古代戏曲的黄金时代,元杂剧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⑥明朝:昆曲,浙江昆山,文词典雅华美,寓意深刻,发音吐字讲究格律板眼,表演以载歌载舞为主要特色,被称为“百戏之祖”

      代表:汤显祖《牡丹亭》、洪昇《长生殿》

      ⑦清朝:京剧,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兼容并蓄、融会贯通,在徽剧和汉调基础上形成京剧;四大行当是生、旦、净、丑,艺术手段是唱、念、做、打,被誉为“国粹”

      二、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2.元代:一人主唱、曲牌联套体的戏曲音乐,成为元杂剧的核心艺术形式。

      3.明代:传奇剧的繁荣:形成海盐、余姚、弋阳、昆山四大声腔;昆山腔的“水磨调”成为明清曲牌联套体戏曲舞台上的主腔。

      4.清代京剧

      (1)形成: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为京剧诞生奠定基础;道光年间,徽汉合流,京剧形成。

      (2)特点: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角色一般分生、旦、净、丑四大行。

      (3)地位:中国戏曲的精华,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

      元杂剧是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成熟的标志。

      三、重点考向:中国戏曲发展演变

      戏曲集中国民族艺术之大成。自诞生以来,先辈艺人艰苦创业,历经以元代的杂剧、明代的昆曲、清代的京剧为代表的三大高峰期,它曾在相当一段时期(宋元至清末明初)几乎独霸中国舞台。作为一种综合性的以程式化为主要特征的艺术,它在世界艺术之林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这就是说,戏曲不仅只属于东方,而且只属于中国,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土特产品”。既是“土特产品”,它必定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风格、中国魅力和中国气派。我们不应只把它看作一种艺术形态,透过它,可以看到中国人的审美趣味、审美经验之演变;反过来,我们也可以从中国人审美趣味、审美经验的产生、发展、变化中,看到戏曲形态发生、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相关推荐:

      高考历史知识点汇总

      高中历史必修三(思想史)部分全本要点提纲

     

    最新高考资讯、高考政策、考前准备、志愿填报、录取分数线等

    高考时间线的全部重要节点

    尽在"高考网"微信公众号

    阅读原文
    院校库
    相关推荐
    资讯 本地 报考 大学 专业 招生 备考 考生 家长 资料 高中 留学
    Image Modal for Mobile
    特别策划更多

    广告合作请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备10033062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81950

    高考网 - 电脑版 | 触屏版

    Copyright 2022 gaokao.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762110

    举报邮箱:wzjubao@t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