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高考网-全国站

  • 高中1对1
  • 高考网

    高二语文教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021-09-09 17:07:44 来源:网络资源

    高二语文教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了解作者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流畅背诵,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优美的意境。

      1、培养学生欣赏、感悟诗词语言的能力。

      2、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本词借景抒情,善用典故的特点,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愤心情。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韵味。

      2、明确诗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诗人

      【教学难点】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

      学习重点

      融情于景、用典的艺术特点以及典型意象的运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部分课前预习学案

      积累·整合

      1.赏析诗词的方法

      ①朗诵吟咏,感知词味②鉴赏意象,体会情感③抓关键句,品析语言

      2.宋词流派

      婉约派:其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发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深沉幽怨,刻工精细,题材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姜夔等。代表作品有柳永的《雨霖铃》、姜夔的《扬州慢》和李清照的《声声慢》。

      豪放派:其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词人以苏轼、辛弃疾为主,代表作品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婉约派特点——缠绵悱恻,婉丽多姿,音调谐婉。

      豪放派特点——纵横捭阖,气魄宏大,豪放不羁。

      3.意象和意境

      意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意境”是指作品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是诗人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在诗歌作品中相结合所形成的艺术境界。王维的《山居秋暝》中把“空山”“雨后”“明月”“松”“清泉”“石”“竹”“莲”“浣女”“渔舟”等意象加以组合,营造了一种清新、静穆、空灵的秋夜乡村气氛。

      4.诗词主要表现手法

      情景交融: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情景交融包括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虚实相生: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等等。二者互相渗透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用典:古诗词中的用典有以下几种:①点化前人语句,如《孟子》中的“涂有饿殍而不知发”,后为杜甫点化;②引用神话故事,如“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③运用历史故事,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5.相关链接

      (1)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享年67岁,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汉族,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和爱国者。与苏轼齐名,并号称“苏辛”,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其词题材广泛,善于熔铸典故,以文为词;词风以豪放为主;著有《稼轩长短句》。

      (2)背景介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时,他自江东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这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6.熟读成诵

    阅读原文
    院校库
    相关推荐
    资讯 本地 报考 大学 专业 招生 备考 考生 家长 资料 高中 留学
    Image Modal for Mobile
    特别策划更多

    广告合作请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备10033062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81950

    高考网 - 电脑版 | 触屏版

    Copyright 2022 gaokao.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762110

    举报邮箱:wzjubao@t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