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高考网-全国站

  • 高中1对1
  • 高考网

    生物高考复习中回归教材的五字策略

    2021-05-12 17:47:41 来源:高考网整理

    生物高考复习中回归教材的五字策略

      一、清——教材结论性语句一遍清

      教材中一些重要的概念、原理、结论,在高考时经常直接入题。为了引领学生高考备考更好地回归教材,可以按教材顺序把其中重要的结论性语句整理岀来,以填空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这种专题方式至少有两点好处:一是在细节上查缺补漏,使高中生物知识脉络更清晰;二是这些经典的语句能规范学生的答题用语。

      【案例1】基因工程相关的结论性语句示例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主要是从           生物中分离纯化岀来的。

      2.DNA连接酶按来源可分为         DNA连接酶和         DNA连接酶。(2016年全国卷Ⅱ)

      3.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包括              。(2017年全国卷Ⅱ;2016年全国卷Ⅰ)

      4.基因工程中原核生物作为受体细胞的优点是        。(2017年全国卷Ⅰ)

      5.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上插入目的基因的方法是        ,检测目的基因转录出mRNA的方法是        ,检测目的基因翻译出蛋白质的方法是          。(2017年全国卷Ⅰ )

      二、串——创设核心问题串

      学生看书时,要么因为看不进去而快速浏览,要么会由于阅读疲劳而觉得回归教材没有切入点,不知怎么看。

      为解决以上问题,教师可以针对教材中一些重要的生理过程和重要概念,设计一些层层递进的核心问题串,通过这些问题引导,改变教材知识的呈现方式,避免学生阅读教材时的浅层参与,有效地突破教材的重难点。

      【案例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1.寒冷条件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的意义是什么?

      2.寒冷刺激引起反射的效应器是甲状腺吗?

      3.TRH只能作用于垂体细胞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4.甲状腺激素从产生细胞运输到靶细胞依次经历了哪些体液?

      5.影响TSH分泌量的激素是什么?

      6.由教材图示可知,垂体细胞至少有几种激素的受体?

      7.甲状腺激素含量过低时,对下丘脑起到的作用是促进还是抑制?

      8.根据该过程解释,为什么缺碘会导致大脖子病?

      9.口服TRH后,对TSH和TH的分泌量有何影响?

      10.某甲状腺功能障碍患者,体内有一种TSH受体的抗体,该抗体阻断TSH的效应,则该患者血液中TSH含量比正常值偏高还是偏低?

      11.某甲状腺功能障碍患者,下丘脑功能正常,血液中TSH和TH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静脉注射TSH后,TH含量明显升高,表明该患者什么部位发生病变?

      12.下丘脑产生TRH促进垂体产生TSH,进而促进TH分泌增加,这个过程是正反馈调节吗?

      13.如何设计实验判断某甲亢患者是由于甲状腺细胞异常还是垂体分泌TSH过多而致病?

      14.还有哪些激素通过类似过程逬行分级调节?

      15.长期注射雄性激素会对男性睾丸有何影响?

      16.养鸡场给母鸡长时间光照可以促进产卵,原理是什么?

      三、填——填补知识结构盲点

      经过两年半的学习,教师对教材的梳理已经很细致了,整个高中阶段生物的知识框架也已搭建完成,但教材中仍有些不起眼的地方容易被师生忽略,可能会成为学生知识结构的盲点,需要在后期备考时填补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去。

      以人教版教材为例,除正文外,还设置了许多的小栏目,包括问题探讨、本节聚焦、资料分析、学科交叉、知识链接、科学?技术?社会、思考与讨论等。平时教学中,师生习惯把以上栏目统称为“小字部分”。对以上栏目涉及的知识点的直接考查,仅在2017年的全国卷Ⅰ、Ⅱ、Ⅲ中 就有12题11个知识点,纵观近几年则约有21题15个知识点之多。

      四、显——显化“隐性知识”

      这里的“隐性知识”是指在教材中提到但没有被显著强调的知识点。因此,这些“隐性知识”往往容易被师生忽视,却受到命题者的青睐,为命题者留下了可以发挥的空间。因此,后期备考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教材中的相关“隐性知识”,提供相关的素材,并编制相关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更好吃透教材,使该“隐性知识”得到适当显化。

      【案例4】人教版教材中的“隐性知识”示例

      1.在选修3的基因工程中,提到了探针检测法,对其原理并没有进一步介绍,但在2013年安徽卷6题中以此为素材进行了考查。

      2.在必修1的细胞癌变这部分,提到癌变不是单一基因变化的结果而是多基因的累积效应,教师可以补充相关素材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3.必修3的免疫应用部分,提到疫苗的应用,但对于疫苗的本质等未做介绍,教师可以借已有知识适当拓展。

      4.在选修3的基因工程中,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图中,提到了 dATP等作为原料,和必修2的相关知识似乎有冲突,教师可以借机释疑。

      5.必修3的“其他植物激素”部分,对激素的作用机理只做了模糊的介绍一一“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教师可以乙烯促进果实成熟时果实变软为例(如下图),使教材中的知识得以显化。

      五、源——寻找教材中的试题本源

      高考命题源于教材,但不局限于教材,新课标全国卷的命题在围绕教材方面体现得非常明显,这也是对高中生物教学的一个方向性的引导。在高三复习时,要通过大量的模拟题和高考真题来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但教师评讲习题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教材中找到相应的岀处,寻找其命题的教材本源,更好地回归教材。

      【案例5】(2017年全国卷Ⅰ)

      根据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可将病毒分为RNA病毒和DNA病毒两种类型。有些病毒对人类健康会造成很大危害。通常,一种新病毒出现后需要确定该病毒的类型。

      假设在宿主细胞内不发生碱基之间的相互转换,请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等为材料,设计实验以确定一种新病毒的类型。简要写岀(1)实验思路;(2)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即可。(要求: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

      本题源自人教版教材必修2第45页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很好地考查了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的研究是否到位。

      通过以上各种方式的回归教材,学生会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方法的掌握上升一个档次,能够在熟练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从容解答各种问题。

     

      相关推荐:

      高考生物复习方法

      高考生物复习穿珠结网,构建网络

      相关推荐:
     
      高考语文复习方法汇总
     
      学习建议:语文多"看"

    阅读原文
    院校库
    相关推荐
    资讯 本地 报考 大学 专业 招生 备考 考生 家长 资料 高中 留学
    Image Modal for Mobile
    特别策划更多

    广告合作请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备10033062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81950

    高考网 - 电脑版 | 触屏版

    Copyright 2022 gaokao.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762110

    举报邮箱:wzjubao@t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