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高考网-全国站

  • 高中1对1
  • 高考网

    高考语文传记阅读要get这些套路

    2019-01-09 20:14:54 来源:三好网

    传记文学在写作上有哪些特点?
     
      (1)真实性:“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 。”
     
      (2)文学性:形象生动的写人艺术。
     
      A、选材典型,详略得当。
     
      B、叙行录言,重视细节。
     
      C、首尾照应、巧用修辞、叙议结合、正侧相映、对比突出等。
     
      D、引用是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阅读要求
     
      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探究)
     
      传记作品训练有哪些设题方式?
     
      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主人公?
     
      2、主人公具有哪些品质特征?
     
      3、理解句子的含意。
     
      4、文章写作上有何特点?效果如何?
     
      5、请问你怎样评价主人公?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6、读了此文你有什么感想?传主的精神有什么现实意义?
     
      总结归纳
     
      1、写人的文章应该怎么来写?
     
      细节与事件是最主要的元素。
     
      2、写人的文章写作重点是什么?
     
      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塑造其形象,来表现其人格魅力。
     
      3、写人的文章一般可以有哪些手法?
     
      表现手法:人物描写(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白描、衬托、对比、侧面描写等;
     
      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反问、设问等。
     
      理清传记陈述的基本事实:
     
      传记一般采用顺叙的写法。因此,对显示传主重要生平事件、命运转折、至关重要的思想精神活动的那些时间,应重点标示出来,这样可以迅速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传主的主要生活历程。
     
      在梳理主要事件时,要抓时间词语,抓地点以及相应发生的事件,运用合并同类项法,概括出主要事件。
     
      看分答题、分点答题、力求全面。
     
      把握传主形象特点(性格、精神品质等):
     
      1)抓评议性、概括性的词句
     
      2)抓传主在事件(主要事件)中的表现与细节描写这一细节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起到什么作用等。
     
      3)抓传主背景与作者意图    分析传主特点时,还要知人论世,即结合传主的年龄、身份、传主所处的社会背景等判断。此外,作者意图也会影响我们对传主特点的判断。作者会通过材料取舍,通过评议概括等方面的词句向读者传递其意图。
     
      (4)抓传主与他人的关系
     
      如何整体鉴赏一篇传记?
     
      所有的作用都将体现传主的精神,这是传记的主旨内容。
     
      点明手法+分析
     
      问:手法的作用?
     
      答题模式:①何种手法(细节,某种描写,对比等)
     
      ②体现传主的精神、形象
     
      ③有何效果(加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使形象真实的同时更生动鲜明,更有人性化。)
     
      标题作用:
     
      ①解题: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②线索的作用(小说、散文适用)
     
      ③突出了叙述评议的对象(传记、小说、散文)
     
      ④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了读者(与读者的关系)
     
      ⑤表现了传主的什么精神或品质(与传主的关系)
     
      ⑥点明了主旨,承载了作者的什么情感(与主题和情感的关系)
     
      ⑦使文章内涵丰富,意蕴深刻,增添了文章的厚度与深度。
     
      ⑧修辞上:双关、反复,比喻,拟人
     
      探究题的答题格式
     
      第一句:应写自己的观点,句式是“我认为······”或“我赞同······”
     
      接下来,分析自己的理由,句式是“理由是:1·····2······3······”,把理由分点罗列。
     
      最后,可加总结句,句式“所以或因此······”,如果已超字数、超范围,可不写总结句。
     
      附:明确段落(句子)所处的位置,把握其表达作用
     
      位于开头
     
      1、点明主旨,领起下文。
     
      2、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章往往采用倒叙形式,以达到此目的。
     
      3、蓄势(张本,铺垫),引出下文的观点或具体某方面的内容;或奠定感情基调:不直接点明观点,而是为观点的出现服务,引出观点,或者为下文的叙事与抒情奠定感情基调。
     
      4、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
     
      位于中间
     
      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具体承接上文什么内容或话题,引出下文什么内容)
     
      2、衬托作用(主要突出主要对象,可在开头或中间)
     
      在行文中,为了使叙述主体彰显而谈到其他事物,其他事物就有衬托作用。
     
      3、渲染,烘托气氛。(往往会带上作者情感倾向,多用于文学类)
     
      位于末尾
     
      1、总结上文。议论文中往往在结尾部分。
     
      2、呼应上文。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3、点明主旨。升华感情,深化主题。
     
      4、含蓄地表达主旨。往往是借助象征性的景物描写。

    阅读原文
    院校库
    相关推荐
    资讯 本地 报考 大学 专业 招生 备考 考生 家长 资料 高中 留学
    Image Modal for Mobile
    特别策划更多

    广告合作请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备10033062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81950

    高考网 - 电脑版 | 触屏版

    Copyright 2022 gaokao.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762110

    举报邮箱:wzjubao@t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