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时政考点: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2009-12-29 15:40:30 来源:e度社区
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背景资料:
2009年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这一会议也被称为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此次会议有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其中仅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就超过100人。《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2012年即将到期,本次会议持续到12月18日,主要任务是确定全球第二承诺期(2012年到2020年)应对气候变化的安排。中国在至关重要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前夕宣布量化减排目标,显示了中国继续加大力度、减少经济发展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坚定决心。中方希望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并切实坚持和兑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旨在给地球降温的这场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表面上是各国就温室气体排放额度讨价还价,但更深层次的问题,则是各国关于能源创新和经济发展空间的博弈,进而影响长期的国际权势转移。暗战主要是三大阵营:首先是欧盟;其次是以美国为首的伞形集团,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还有包括中国在内的77个发展中国家。阻碍哥本哈根大会达成全面气候协定的因素有两个,即发达国家的中期减排目标问题和资金问题。对中期减排目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分歧较大。
知识精析:
政治学科:
1、政治生活:有关国际组织的知识、对联合国改革的认识、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作用、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2、经济生活: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经济发展方式、财政作用、经济全球化、坚持对外开放等。
3、生活与哲学:一切从实际出发、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正确的价值观。
历史学科:
联合国成立的背景及成立初期的情况;第三世界的崛起;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美国、俄罗斯、法国、德国、英国、巴西、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大国的有关历史知识;联合国在当今国际舞台上的重大作用;我国历史上的一些事例、政策和一些思想家的思想体现了可持续的发展观点;我国历史上许多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消极影响。
地理学科:
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印度、巴西、澳大利亚等大国的相关地理知识;可持续发展;气候要素;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类型的形成和特点;人类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人类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点击下载全部:2010年高考时政考点: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阅读原文
院校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