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高考网-全国站

  • 高中1对1
  • 高考网

    [考点纵横]例谈高考古诗鉴赏的规范答题

    2009-08-29 17:55:18 来源:本站原创

      [考点纵横]例谈高考古诗鉴赏的规范答题

      古诗鉴赏只有做到“两意”方能规范答题。“两意”:一是指切中题意,二是指词能达意。所谓“切中题意”,是指答题首先要吃透文本,其次要研透题干,最后还要参透命题旨意,做到“四读二看”。所谓“辞能达意”,是指答题一定要注意流程,要做到分点论述、思路清楚、条理清晰,完成“三答”。

      一、“四读”

      1.读文本。

      读懂文本是答题的根本保障,以2008年全国卷Ⅰ12题(2)小题为例。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案:这首诗的后两联,作者先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由此引发“波流万世功”的感叹,进而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2.读作者。

      “知人论世”是古诗阅读解题的一把钥匙。联系作者的身世境遇、思想品格,能更确切地理解诗意题旨,进而准确答题。比如,2008年上海卷16题是赏析王安石诗颈联中“雪”和“朱”的表达效果。答题时,只要能联想到王安石改革的艰难困苦和最后遭遇失败,便可领会诗人通过色彩的强烈对比,慨叹仕途坎坷,年老色衰的境遇。

      3.读题目。

      古代诗歌中,有的题目就是主旨,有的题目则标明了所咏物象,有的题目则寄寓了诗人的思想感情。从中,我们可以获取有用信息。比如,2008年福建卷7题是选用杜甫流落四川时的诗歌赏析表现手法。答题时,我们就可以从题目“漫兴”中获取相关信息。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

      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死点污琴书内,

      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答案: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人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4.读注释。

      粗心的考生常常会忽视文本后面的注释。其实,不起眼的注释里时常包含答题内容,有时甚至隐含着命题的旨意和答题导向。比如,要回答2008年安徽卷12题(1)小题就必须结合作者人事遭遇的注释。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

      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

      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鹜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

      二、“二看”

      1.看题干。

      严格按照题干要求答题十分重要。只有答题的内容、答题的形式、答题的角度和答题的数量都要看准想透,才能提高答题质量。譬如,答题2008年浙江卷16题⑵小题,就要既要分析内容又分析首联的写法特点,漏掉其中一个就会少一半分。

      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日暮倚杖水边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

      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

      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

      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

      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2)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4分)

      (2)小题答案:内容包括:①漂泊的旅思;②谪官的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④年华易逝的伤感;⑤宦海浮沉的厌倦。特点有:①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②以“羁绪”领起全篇。

      2.看分值。

      俗话说“看菜吃饭”,这其实也是对看分值答题的形象比喻。具体地说,就低分值的题要简要回答,高分值的题要详细回答,大分值的甚至须要分点赏析。比如,2008年各省市高考古诗鉴赏题中有8分的题(一般为两道4分的赏析题),也有6分的单独赏析题(4分和2分的两题)。

    阅读原文
    院校库
    相关推荐
    资讯 本地 报考 大学 专业 招生 备考 考生 家长 资料 高中 留学
    Image Modal for Mobile
    特别策划更多

    广告合作请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备10033062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81950

    高考网 - 电脑版 | 触屏版

    Copyright 2022 gaokao.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762110

    举报邮箱:wzjubao@t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