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院
2承担各级科研项目198项,另参与丁肇中教授主持的AMS-02大型国际合作项目、中山大学与英国BP公司合作的液化天然气项目,并负责中澳天然气伙伴基金培训项目
2学院注重寓教于研,以科研带动教学,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专业课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授开设“专题讲座”讲授研究领域最新动态;学生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研究;结合施工工程进行实习教学
2注重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拥有学生科技活动著名品牌“博雅理念教育项目”之“中小企业交流服务中心”、“纸桥承载大赛”、“智能汽车大赛”、“软件设计大赛”等
工学院位于东校区,现有教授15人(博士生导师13人)、副教授14人,高级工程师1人,讲师(含师资博士后)22人。学院拥有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热物理与能源利用技术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以及力学博士后流动站,力学、交通运输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热物理与能源利用技术、工程热物理、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固体力学、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还设有软件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方向)工程硕士专业,并设有3个省(厅)级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智能交通系统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教育厅液化天然气与低温技术重点实验室及广东省火灾物证鉴定技术重点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建设的研究中心,2个校级研究机构和6个院级研究中心。
学院把力学与工科本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加强学生的数理基础,第一、二学年设置统一课程,进行基础课程的学习,其后两年再按专业方向进行培养,同时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以固体力学、流体力学为基础,侧重于工程结构及工程软件,培养具有坚实的数学力学基础,能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工程计算、计算机应用及工程软件开发等复合型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高等数学、数学物理方法、普通物理、计算方法、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力学实验、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等。
土木工程专业(与香港大学联合培养)该专业由应用力学与工程系与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联合培养。学生第一、二学年在广州大学城就读。原则上第二学年度二月底前已学课程考试全部通过,并经香港大学考核合格,且有能力承担香港大学学费和生活费的学生,由香港大学录取,第三、四学年在香港大学就读土木工程专业课程。
除政治理论课和素质教育课外,其它课程的教学及考试均采用英语。学生修满学分、各科考试合格并符合学位条例要求者,中山大学颁发“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证书,香港大学颁发“工学学士(土木工程)”证书。第一、二学年学习结束后未被录取到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就读的学生,留在中山大学编入应用力学与工程系“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继续学习,按“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要求培养。
在中山大学学习期间的学费为30000元/年/人,在香港大学学习期间的学费不低于100,000港元/年/人。
主要专业课程(在中山大学学习期间):Theoreticalmechanics(理论力学)、Engineeringmathematics(工程数学)、Structuralmechanics(结构力学)、Fluidmechanics(流体力学)、Strengthexperiment(工程力学实验)、TheoryanddesignofstructureI(结构理论与设计I)、Environmentalengineering(环境工程)、Engineeringdrawing(工程制图)、Constructionmaterials(建筑材料)、Computationalmethod(计算方法)等。
主要专业课程(在香港大学学习期间):TheoryanddesignofstructureⅡ(结构理论与设计)、Professionalandtechnicaloralcommunicationforengineers(工程师专业会话)、Professionalandtechnicalwrittencommunicationforengineers(工程师专业写作)、Engineeringdesignandcommunication(工程设计与沟通)、Hydraulicsandhydrology(水力与水文学)、Engineeringgeologyandrockmechanics(工程地质与岩石力学)、Principlesofcivilengineeringmanagement(土木工程管理原理)、Soilmechanics(土力学)、Surveying(测量学)、Trafficengineering(交通工程)、Constructionprojectmanagement(工程项目管理)、Inter-disciplinarydesignproject(跨专业设计实习)、Engineeringhydraulics(工程水力学)、Foundationengineering(地基工程)、Industrialtraining(工程实习)等。
交通工程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交通工程、道路工程等专业知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适应现代交通运输产业应用与发展以及城市交通建设规划、勘测、设计、管理、研发等需要的综合性、创新型应用人才。
毕业生可以在政府交通规划或管理部门、城市规划、设计与建设部门、交通运输企业、汽车制造企业、教育部门及相关专业咨询公司,从事交通管理、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交通信息与控制技术、交通安全技术、新型交通工具设计与应用、政策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以到科研院所、教育部门进行高级研究工作。
主要专业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数据结构与算法、理论力学、工程力学、自动控制原理、机械工程基础、工程制图、工程测量、交通工程导论、道路工程、桥梁工程、交通流理论、交通调查与分析、交通控制与管理、交通规划原理、交通仿真及应用、交通工具构成原理、运输经济学、智能运输系统、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现代物流概论,以及金工实习、认知实习、生产实习等。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液化天然气利用及城市燃气技术方向)内容包括液化天然气站与低温行业技术,液化天然气市场及经营管理知识,天然气输配与调峰,LNG及燃气安全技术,城市燃气与管网技术,天然气利用与能源综合利用技术。
毕业生就业领域有液化天然气站、城市燃气公司、燃气利用技术公司、热能动力公司、节能技术公司、大型石油天然气企业(如中海油、中石化、中石油、BP公司等)、空分与低温设备公司、制冷与空调设备公司等;以及市政企业及管理部门、能源利用与节能行业技术部门、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公司、各种厂矿(如能源、环保、家用电器、轻工、食品、化工等)的技术和管理部门等。
主要专业课程: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工程力学、工程流体力学、电工学、低温与制冷技术基础、工程材料基础、机械工程设计与CAD、仪器仪表与计算机控制基础、流体机械与管网、液化天然气基础、国际LNG市场及产业链、天然气燃料特性与能量利用、流动与传热数值计算、建筑环境学、燃气(天然气)输配与供应、制冷与空调设备、燃气(天然气)燃烧设备基础、LNG及燃气安全技术等。
咨询电话:020-39332312网址:http://egs.sysu.edu.cn/